
2011-03-06 00:00 2065次阅读
——在“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 毅 中
(2011年5月26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召开了。本次发布会得到了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环保部、商务部、国资委、质检总局、安监总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高度重视。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及各协办单位,对出席发布会的各部门、各单位,向企业和行业代表、各位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品制造国和出口国。但也要看到,工业发展中出现的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问题依然严峻。在建立诚信规范的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内部的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仍有不少突出问题。推进工业行业和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想就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张德江副总理要求,扎实推进工业行业社会责任建设
中央对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2010年,德江副总理在中国工经联举办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发来书面讲话。他指出,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普遍希望和期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时代潮流也是一种发展力量,更是一种崇高境界。他提出要切实做到依法诚实守信经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六个方面的要求。在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的关注和支持下,工业行业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落实德江副总理的要求,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促进了工业行业、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企业更加重视诚信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诚信建设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许多行业企业制定了诚信建设目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相关宣传培训。截至2010年5月,已有近4000家企业被评为行业信用评价A级以上企业。
二是促进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和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企业质量意识持续加强,品种、质量、服务得到提升和改善,创建了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安全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2010年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2%和4.4%。
三是有助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注重社会效益和民生利益,主动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的比重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技术水平、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不少企业自觉加大了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自觉开展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近年来,行业和企业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目标责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十一五”时期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25%。
五是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不断推进。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企业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还开展了一些针对特殊群体的专项援助计划。
六是企业广泛参与社会公益。在抗击汶川、玉树等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中,企业以多种方式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企业已经成为国内慈善事业的主要捐赠体,在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救助弱势群体等社会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令社会称道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一些工业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违规行为多有发生;质量信誉意识不强,甚至出现质量事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节能减排面临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劳动者权益受损现象依然突出。加强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工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热点、难点问题
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既要解决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又要及时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推进。
第一,坚持依法诚实守信经营、高度重视质量和生产安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业行业企业履责的当务之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结构变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矛盾增多,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市场秩序、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劳资关系等问题逐步凸显。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经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事关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自身名誉和经营状况严重受损,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折射出一些企业经营管理层道德缺失、管理混乱,亟待纠正改进。工业行业和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坚持依法经营,提供安全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工业行业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现象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迫切要求工业行业企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工业行业、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第三,行业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是培育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规范的市场经济法则要求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靠质量和信誉赢得份额。近年来,国内外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要求、倡议、标准不断涌现。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许多跨国公司也制定了针对自身和供应商的经营守则,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业竞争已由主要依靠经济要素竞争,向以经济要素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综合竞争转变。金融危机以来,围绕市场、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企业面临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走出去’的企业和境外合作项目,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的需要。
三、改进和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提升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水平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及组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有效形式。中国工经联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举办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旨在为工业企业及协会提供社会责任工作展示和交流平台,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履责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第一,通过发布会树立典型和榜样,有助于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社会承诺履责。自2009年以来,累计有近百家企业通过发布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这些企业经由全国性工业协会和地方工经联推荐,并结合专家评估的方式产生。他们是各行业、各地区的骨干企业,在履责方面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如宝钢集团“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的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道路,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典范。同时,这些企业还积极参与抗灾救灾、扶贫助教、慈善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读、实践了社会责任。
第二,通过建立定期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提升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水平。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外沟通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建立诚信文化的工具。定期发布报告,是强化企业责任管理、塑造企业责任文化、检验企业战略方向以及培养员工责任感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缺少透明度,组织定期的报告发布会,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与社会沟通、披露信息、公布承诺、接受监督,有助于推进企业建立履责长效机制,提升履责实践水平。
第三,通过发布会加强宣传引导,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企业编制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的检验和承诺,并在今后的运营中积极改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集中发布平台公布报告,不仅是企业的投资方、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同时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都要从报告中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有效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同时,也将自身置身于全社会广泛监督之下,有助于推进形成政府执法监督、企业自律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看开展活动的面还不够广泛,与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热切期望结合还不够紧密,发布会后如何实践对社会的承诺并接受监督,通过社会和市场评述检验树立正面典型,对不良行为批评谴责等,还需不断改进、深化。
四、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多元共促的社会责任推进格局
工业行业社会责任建设,要坚持政府指导、行业推动、企业实施、社会参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要发挥指导职能。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采取各项措施推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民政部、商务部等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政策举措,环保、质检、安监等部门加强了执法监督,上海、山东、浙江等地区相继出台指导意见、地方标准。政府部门应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完善相关政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支持企业正确履责。
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自律、体系建设、督促引导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要基于行业特点,抓住重点问题,调动各方资源,推动企业履责。许多行业协会在社会责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行业组织应发挥自律职能,推动建立本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推进能力建设,搭建交流平台,总结推广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加强政府、协会、企业的相互沟通。
企业是社会责任最主要的实施主体。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工作,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不断涌现。2010年,有超过700家中国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希望更多的企业学习这些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按照张德江副总理提出的履行社会责任六个方面的要求,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通过持续开展企业履责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是推进企业履责的重要力量。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程度不断提升,消费者、劳动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都从各自的角度,督促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媒体应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宣传交流企业回报社会的成效和经验,提升社会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构建促进企业履责的人文环境和舆论环境。
工业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日趋强化的社会责任要求和期待,让我们携手共进,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