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认为破解“一业多会”难题应加快制定行业协会管理法

2013-07-11 00:00          1549次阅读

         广东近年来成为了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先行地,社会建设领域的改革也引来了许多两会广东团代表、委员的热议。他们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应重点围绕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领域展开。


  城镇化应避免“见物不见人”


  “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尽快制定行业协会管理法,加大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长袁宝成认为破解“一业多会”应加快相关的法律配套。


  他建议,对这些改革应每年定期进行效果评估,“以此衡量效果好坏,并及时作出调整,以顺应发展需求。如此才能在改革的过渡期对部门的责任、风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在过渡期可能出现的风险,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代表则抱怨社区行政职责过多,导致公共服务有心无力,“我们社区承担的行政管理事务有计生检查、出租屋管理、信访调解、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24项内容。这么多的行政职能,肯定要压缩公共服务的空间和人力,居委会的自治能力能不被削弱吗?”他补充说,社区工作检查、考评多也占去了工作人员很大精力。“社区工作应该围着老百姓转,因此考核应注重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对于社区的角色,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长李庆雄则认为,社区应注重开拓服务居民的领域,比如重视发挥社区矫治功能。“社区矫正刑罚是国际上重要的刑事方式,但是我国去年缓刑仍不到15%,假释2%到3%之间,比例太少。”他建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过失犯罪的罪犯,应鼓励社区结合社会组织、企业等平台进行矫治,这不仅能降低社会犯罪率,还能减少服刑成本。


  教育要多向外来工倾斜


  城镇化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市长陈良贤认为,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一定要避免陷入“见物不见人”的误区。“新型城镇化也不是简单地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在农村就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以中山为例,通过实施异地务工人员积分服务管理,目前已有7100名异地务工人员获得入户中山资格、1.7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而这项积分制将来也会向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等延伸。


  陈良贤总结中山经验认为,城镇化应在全民间树立共建共享理念,突破城里人与农村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两种身份壁垒,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公共服务、共享平等机遇。


  “工友们反映比较多的是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东莞瑞丰物业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通过调查得知,东莞的外来工子女只有20%多能进入东莞公办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其他的只能进入民办学校。对后一部分,政府的补贴仍十分有限,并且无法保证质量。她希望教育资源也能更多地向优质民办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倾斜,让每个外来工子女都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


  曾香桂建议,把外来工子女在原户籍区本该享受的国家义务教育补贴,转入至入学地。“希望能参照社保卡建一个义务教育卡,然后按照户籍地的标准拨付义务教育经费,外来工子弟可以拿这个卡在父母务工所在地享受义务教育,由父母补齐户籍地与入学地的差额。”


  “农民工进城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找个好工作,而这就需要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可有七成农民工认为自己缺乏这样的职业培训机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易凤娇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建议,她希望政府能够牵头联合企业、工厂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培训力度,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培训。(骆骁骅 陈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