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重点产业链企业交流研讨 暨惠企政策宣讲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2025-09-16 00:00          21次阅读

为进一步整合重点产业链资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同时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并充分享受各项惠企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搭建政府、企业、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9月11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协办,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工经联赋能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重点产业链企业交流研讨暨惠企政策宣讲会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多方联动政企学研,共同为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政策精准落地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首席专家、华北电力大学兼职教授向海平,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吴同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委员、制造业单项冠军工作办公室主任郭嘉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二级调研员濮阳云,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谈韧,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武友楠,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季玮,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顾伟、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刘锡刚,相关地区的工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等240余人出席会议。专题培训环节中,与会专家还就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开展实务辅导,助力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红利。

 

图片24.png

图为中国工经联工业经济人才发展部副主任胡英杰主持会议

 

图片25.png

图为中国工经联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吴同明致辞

 

图片26.png

图为南京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刚致辞

 

图片27.png

图为中国工经联党委委员、制造业单项冠军办公室主任郭嘉海 发言

与会各方围绕产业链协同、政策落地、技术创新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探讨,形成了多项重要共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图片28.png

图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季玮 发言

会议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季玮表示,受近年国际突发事件警示,企业2017年启动电力工控自主可控攻关,2019年首套自主可控分散控制系统(DCS)在扬州电厂投运,目前“华电睿”系列产品已覆盖燃气轮机、煤电、水电、风电、智能变电站等领域,累计装机超1.2亿千瓦并应用于尼日利亚核电站,其中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成为央企首个全面替代进口产品,煤电DCS获2024年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还牵头组建新型电力公共系统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图片29.png

图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首席专家、华北电力大学兼职教授向海平 发言

据向海平介绍,2025年上半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超60%,发电量占比已超40%。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6年实现2030年目标。会议代表认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可逆转,需协力推动“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下的绿色发展。江苏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了区域实践样本。

 

图片30.png

图为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顾伟 交流发言

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顾伟认为,AI行业已从“大模型训练”进入“产业推理”阶段,企业需聚焦“垂直世界模型”,其团队在某汽车企业案例中通过AI优化流程使效率提升14%,在制造业可赋能行业资料查询、3D设计、良品率分析等五大场景,未来将探索风电智能定价、绿电交易优化,让技术扎根制造环节。

 

图片31.png

图为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刘锡刚 交流发言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刘锡刚介绍,企业自2008年成立后锚定神经调控设备国产化,2013年推出国内首个脑深部电刺激器(DBS),201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2年脑起搏器系列产品通过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企业是全球唯一拥有4类全谱系神经调控产品的企业,VNS产品可24小时监测心率预警癫痫发作,SCS产品提升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50%,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位居全球第二,价格较进口低30%以上,还推出远程调控技术,未来将探索新适应症填补医疗空白。

 

图片32.png

图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二级调研员濮阳云 发言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二级调研员濮阳云表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首位,2024年新增7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国家5G工厂(累计210家居全国第一),核心在于构建“政策+资金+服务”全周期生态;已印发专项政策从4维度提出13条措施,2024年以来通过专项贷款支持4000余家企业、金额322.68亿元(加权利率2.75%),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全省建成467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实现市级服务中心全覆盖,下一步将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南京累计培育3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24年新增数量全国第四)的实践表明,“一企一策”服务、4+N产业基金、“千校万企”对接等是培育梯度企业群的关键。未来需落实专项政策,推动“专利配售企业培育”等计划,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图片33.png

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武友楠 发言

会议指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是政策红利释放的保障。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武友楠表示,高新区核心任务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针对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联合省级部门开展“手把手”辅导,明确资金使用“合规线、进度线、绩效线”,通过单独核算、规范验收杜绝违规申报;依托鼓楼18所高校、48名院士、460家医疗机构资源深化“千校万企”对接,建立企业诉求闭环机制,去年为55家重点链上企业解决问题230余件。针对2025年超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735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各方明确需严守资金使用底线,确保财政资金精准助力产业升级。

此次会议不仅搭建了政策对接与经验交流平台,更凝聚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识。它将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升级,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