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5 00:00 191次阅读
导读
2025年9月5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经联”)在第三届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5家2025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研究成果(名单)。
为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的重大工作部署,进一步助力工业数据生态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报有关领导同志,从2024年开始,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项目组在相关部委、高校、智库和重点工业领域头部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从征集案例、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育三个维度开展了“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工作。
2025年3月以来,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项目组聚焦重点行业,梳理创新实践方向和核心驱动逻辑,总结优秀企业的典型经验,旨在为推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市场化、提升企业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实现“智能、高效、绿色、协同”的工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项目组组长刘成林9月5日在第三届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企业名单和研究成果,包括《29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对策措施和政策诉求》《16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对策措施和政策诉求(国际化)》和《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研究应用典型案例汇编(47个)》等三项重点研究成果。通过对工业各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定量数据指标分析和定性资料研究,结合企业现场陈述与专家问答交流,共挖掘出25家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
2025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
这些“领跑者”企业拥有以下共性的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
一、战略驱动:数据治理上升为企业核心战略
“领跑者”企业已普遍将数据治理纳入战略规划,通过高层主导与组织架构创新推动落地。南方电网进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成立数据治理领导小组,构建能源行业首个“定责、确权、享利”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发布跨22专业域数据架构蓝图,将数据治理与企业战略深度绑定。国家能源集团已构建覆盖煤炭、电力、化工、运输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制定7项制度、35项国标。
二、技术赋能:构建智能化数据治理底座
一是数据底座标准化建设。“领跑者”企业基于DCMM等模型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主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湖、数据中台已成为标配。隆基绿能依托DCMM框架搭建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等五大平台,围绕硅片、组件业务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全环节数据标准化,单位制造成本下降28%,交货时间缩短84%。中车长客通过主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源,搭建数据湖与智能运维云平台,主数据覆盖率超95%,数据湖存储超10TB,实现全产业链数据贯通。
二是国产化替代与技术自主可控。“领跑者”企业尤其注重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西安热工研究院实现关键控制系统国产化率100%。树根互联根云平台实现国产化替代率100%,通过“平台+模型+场景”的模式,助力中小企业以零代码、低门槛方式实现数据治理与智能化升级。此外,企业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推动行业协同转型。
三、数据治理体系化: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价值释放
一是全流程数据管理。“领跑者”企业注重数据全生命周期管控。台晶电子通过企业级数据集成平台整合多源数据,报表生成时间从5-7天缩短至10分钟,错误率从8%降至1%以下。
二是数据资产化与价值变现,数据治理从内部应用延伸至资产化交易。中海石油化学建成38575个属性的数据资产目录,支撑14个智能化场景。永钢集团从内部治理延伸至产业链数据流通,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上下游融资超33亿元。
三是场景驱动的精准治理。以场景需求反向匹配技术组合,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落地数据应用。海信集团搭建HiGPT能力中心与信智AI平台,AI质检模型准确率超99%,通过设备故障预测实现维修成本降低20%。广汽埃安面对个性化定制需求,自主开发订单配置与排产系统,订单配置时间降低75%,排产周期降低80%。青岛中集冷藏箱通过AI优化工艺,产品不良率从15%降至8%,引入5G+数字孪生,工艺调试效率提升30%。
四、绿色发展与数据治理融合推进
“双碳”目标下,企业将数据治理与能耗优化、碳足迹管理结合。亨通集团“双碳”平台助力碳排放连续两年降低超10.8%,国家能源集团煤质快检大模型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绿色生产,风电弃风损失年减超3亿元。中海石油化学通过数据资产目录优化库存与设备利用率,库存成本降低20%,管理效率提高57%,推动绿色制造。
这些“领跑者”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数据治理已成为工业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的核心抓手。通过“战略引领+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组合拳,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价值创造的全链条贯通,通过“数据要素×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重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当下,在数字化转型与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驱动下,工业领域正经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数据驱动型智能化模式的深度变革。未来“领跑者”企业需在技术创新、制度突破、国际国内标准协同和全球治理等维度持续探索,工业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任重而道远。
下一步,中国工经联将继续做好中国工业数据治理工作,紧扣产业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诉求,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渠道、国内外宣传和技术推广、产业交流和资源对接等多维度的工作体系,凝聚更多工业领域的优秀企业,为实现中国工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和“数据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项目组联系方式:
电话:010-62386769
邮箱:cfie623852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