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0 15:37 22次阅读
8月15日,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在西安举办。会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发表了题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功新型工业化》的主题演讲。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
熊梦表示,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根本性转变,其核心引擎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则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熊梦指出,应深刻认识“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即深度融合是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必由之路,深度融合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韧性的关键支撑,深度融合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的根本路径,深度融合是实现“数绿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深度融合,可以系统性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的自主可控水平和性能指标,实现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跃迁。无论是本次大会聚焦的新材料、新型储能,还是量子通信、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科技突破与产业孵化、场景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没有深度融合,新兴产业就难以真正扎根、壮大、形成集群优势。”熊梦说。
熊梦强调,应准确把握“双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着力点:打造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通融合“主脉络”;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效能,筑牢融合“硬支撑”;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网络,畅通融合“大循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融合“内驱力”。
“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敢于啃硬骨头,勇闯创新‘无人区’。要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应用推广政策,降低企业创新风险,让更多创新成果敢于用、愿意用、用得好。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更大范围地向企业开放共享,降低创新成本。”熊梦说。
熊梦建议,应立足实践,以“双创新”深度融合建功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双创新”深度融合,最终要落脚在产业实践的沃土上。
在传统产业焕新方面,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推动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方面,要聚焦新材料、新型储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产业生态构建,推动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要前瞻谋划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类脑智能、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来产业萌芽、成长的政策环境和应用场景,下好“先手棋”。
在“数绿融合”方面,要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利用大数据、AI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化牵引数字化,发展绿色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将“双碳”目标深度融入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是建功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路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搭建平台、汇聚资源、变革范式、促进合作,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熊梦说。